-
淺談推動文旅創新與產業多元化: 澳門經濟可持續發展作者: 李曉閔
2澳門在新冠疫情衝擊後,博彩及旅遊業收入曾一度大幅下跌,暴露了單一產業結構潛 在了的風險問題。為實現經濟的適度多元化,澳門政府於 2023 年發佈了首個全面的 產業結構發展規劃,提出“1+4”模式,旨在以旅遊休閒業為核心,同步發展中醫藥大 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及會展商貿等四大產業。本研究基於理論分析與實證驗 證,探討澳門文化旅遊對經濟多元化的支撐作用,並結合全球化背景下的“旅遊+”策 略,提出文旅融合創新的可行路徑。通過對春節旅遊數據、文化遺產價值及“創意城 市美食之都”等案例分析,研究發現,澳門的文化旅遊模式正逐步成為經濟增長與可 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
論元明之際江浙琴派的“衰世” “亡國”之名作者: 張孟蕊
元明之際,古琴音樂中的浙操和江操時常受到文人的指摘,甚至被稱為“衰世 之音”“亡國之音”。從古琴音樂的發展來看,琴樂風格的通俗化、娛樂化和彈琴者的大 眾化,打破了文人與市民百姓之間社會地位的區隔界限,因而遭到文人士大夫們的指 摘。而由於受趙宋亡國的影響,元代以來的琴樂多有哀怨、切促之聲,同時琴聲也日 漸繁複,這些與古琴象徵的平淡清和之意相悖的琴樂風格亦是文人們批判的原因。另 外,琴派之間的相輕現象,使得各派之間會有相互指責的言論產生。個別人士則是出 於一定的政治立場對古琴音樂進行批判。
-
粵澳兩地青少年管樂團體現狀考察作者: 許宇翔
管樂在全世界的發展方興未艾,在華人世界亦發展蓬勃,特別是在粵港澳地 區,更由於其國際化特點及歷史傳統,有著頗有特色的呈現。本研究對澳門青年管樂 團與廣州小天使交響管樂團的發展歷程、演出活動、音樂交流和運作方式作深入考 察,並探討兩地管樂文化的異同點,就兩團在政府支持、資源分配、樂團規模、培訓 機制和演出風格等方面作深入探討。指出澳門青年管樂團在普及培養、文化融合與國 際性交流方面等優勢特徵,及廣州小天使交響管樂團在依託廣州的完善教育體系和政 府支持下在音樂專業化發展上的成就,並進而為推動粵澳兩地未來音樂文化交流及青 少年管樂教育提供建議。
-
法朵歌后 Mariza 遇見澳门中樂團作者: 張雲龍
2024 年 11 月 4 日,第 36 屆澳門國際音樂節在澳門倫敦人劇場落下帷幕,當 晚,葡國法朵歌後 Mariza 攜樂隊與指揮家葉聰率領的澳門中樂團聯手,呈獻一場融匯 中西的音樂會。緣分使然,筆者中學時期曾在一部有關澳門的電影《伊莎貝拉》中聆 聽到 Mariza 的美妙歌聲,繼而開始聆聽法朵及世界音樂,經過數十年的流轉與求索, 筆者今日如願來到澳門學習期間,有幸現場一睹 Mariza 風采。
-
澳門普通中小學校弦樂隊:歷史傳統與當代傳承作者: 洪永健
西來弦樂在澳門傳播已有數百年歷史,是區別於其他華人地區的獨特歷史傳統。 回歸以來,在一國兩制的優勢和相應的教育政策關照下,澳門普通學校課外活動的弦 樂隊發展迅速。越來越多學生以自發興趣參加弦樂隊活動後,對日常學習和生活都有 正面的影響,並更積極地參與本地文化活動。在現有澳門學校弦樂隊基礎上,進一步 提升學生弦樂演奏水準,需要社會上多方扶持,創造更多有利條件,讓學生在正常求 學時期,通過弦樂的學習和演奏,充分發揮藝術潛能,為成為一個高質素的公民或者 日後成為水平更高的專業樂手奠下基礎,為澳門 “東亞文化之都” 名片貢獻文化力量。
-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當代澳門基督教會音樂生活考察作者: 周 越
澳門作爲一個中西方文化兼容并蓄的城市,對舶來的文化體系有著獨特的本地化 發展軌跡。澳門基督教作為在曾經葡萄牙統治的天主教文化濃厚的澳門 20 世紀迅速發 展的宗教值得被研究和重視。本文選取三個具有代表性的澳門基督教會,通過對其祈禱 時所使用的聖歌進行分析。從音樂人類學和音樂社會學的角度總結其特質。冀望可以為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澳門城市音樂體系添磚加瓦。
-
澳門國際音樂節中的中葡互動及影響作者: 李佳遙
16 世紀初,中國由於其動盪不安的朝代更替,文化發展處於緩慢前行的狀態,同 時期的西方已經開始了對文化和其他地域的探索,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等事件自然也 推動了西方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而隨著西方傳教士在中土的首次進入,面對西方 世界的陌生景象,華夏中心主義面臨了挑戰。而澳門這座城市由於其先天的地理優勢以 及航海貿易的發達,也成為了西方最早進入中國的切入點。澳門這個城市素有“聖名之 城”之稱,自開埠以來,作為最早天主教在遠東的傳教中心,它也是東西方文化最早的 交匯點之一,隨著葡人的進入以及文化的不斷碰撞,各色文化交融、各種文明包容逐漸 成為了澳門這個城市的特色之一。探究融合性文化最好的途徑之一就是了解其音樂文 化,通過其中一種音樂元素、一項本地音樂事件的不斷發展,來看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 與共存現象,那澳門國際音樂節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以澳門回歸這一時間點,就其前 後十年間,從中來看中葡文化之間在澳門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交流、融合,從文化層面 看中西方之間的互相影響,並使我們通過其探索多元文化的意義以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 內在含義。
-
透過林樂培民族交響作品 « 昆蟲世界 »聲學現象與頻譜 分析民族器樂的音響特徵與交響化處理作者: 薛焱方
林樂培的民族交響作品《昆蟲世界》以其獨特的音響語言和豐富的民族器樂表現 力在中國民族交響音樂領域佔據重要地位。 本文以聲學現象與頻譜分析為理論基礎,探 討該作品中民族器樂音響特徵的表現及其交響化處理方法。 首先,通過對《昆蟲世界》 中代表性片段的聲學現象進行分析,揭示其對昆蟲鳴叫等自然聲音的模仿與重構方式。 其次,結合頻譜音樂理論,對民族器樂的音色、音高微分與諧波結構進行頻譜分析,闡 明其音響特徵如何通過作曲技術被有機融入交響語境。 研究表明,林樂培在創作過程中 注重挖掘民族器樂的原生音響特質,通過頻譜的延展與組合實現了多維度的音色交融, 並在交響化的同時保持了民族音樂的文化意蘊。 本文進一步總結了頻譜分析在民族交響 作品研究中的方法論意義,為探索現代民族音樂創作的聲學特性與交響化實踐提供了新 的視角。
-
中國兩岸四地預設醫療指示的現況與策略及其 對澳門的啟示作者: 區美誼、王嘉樂
中國澳門地區近年對預設醫療指示的關注和討論不斷上升,但國外西方文化特色 的預設醫療指示由於文化和價值觀的不同,不適合直接移植到中國澳門當中應用。在我 國兩岸三地預設醫療指示已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並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本文總結和分析 中國各地區預設醫療指示現況,為澳門地區推動預設醫療指示提供借鑒和策略建議。